
在冷兵器的时代,一位强大的武将能够左右一方局势。像董卓麾下的吕布,刘备手下的关羽,都是威震四方的名将。那么,究竟谁才是最强的武将呢?除了战斗的胜败,兵器的重量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。因为“力大能降十会”,在绝对力量的面前,技巧和速度往往难以匹敌。武将所使用的兵器新巧牛,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战斗能力。那么,历史上那些著名武将的兵器重量,究竟是历史的真实记录,还是被夸大的文学描写呢?
若你曾接触过一些冷兵器,就会发现,这些兵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,挥动它们并非易事。即便是习武多年的武者,往往也会选择较轻的武器,例如剑和刀,因为长兵器的重量超出一般人所能驾驭的范围。
在武术界有一句话:“日刀月剑,一辈子枪。”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轻视某些兵器,而是强调不同兵器的练习难度。每种兵器的大小和重量不同,带来的学习挑战也不同。以常见的长枪为例,普通的木质长枪大约重10到15斤,而一些铁制或者特殊的长枪,重量可能会超过20斤。这些长兵器就算是习武之人,也常常难以灵活使用,尤其是在战斗中,它们缺乏灵活性。当一个擅长剑术的高手使用轻便的武器攻击时,持长枪的人往往难以反应过来。因此,长兵器的练习需要极高的力量和技巧。
展开剩余77%事实上,长枪在古代长兵器中算是比较轻的。许多其他重型兵器,比如大刀、戟、槊、斧、锤等,重量远超过长枪。在古代战场上,使用长枪的武将大多以灵巧和技术为主。以三国时期的赵云为例,他便是典型的以技巧见长的武将。而像张飞这样的力量型武将,则多使用其他更重的长兵器,例如比普通长枪更重的矛。
那么,为什么古代武将偏爱重型兵器呢?一方面,这与战场需求有关。另一方面,重型兵器有助于快速结束战斗。长兵器在战斗中的优势显而易见——“一寸长,一寸强”。通过增加兵器的长度与挥动幅度,配合战马,长兵器能够对步兵和短兵器使用者形成巨大威胁。而且,由于长兵器的挥动范围大,威力也更强,能轻易击败穿着铠甲和持盾的敌人。因此,古代武将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作战需求,选择合适的兵器。若是冲锋陷阵,使用长兵器;若是以护卫或近战为主,则更多使用短兵器。
那么,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武将兵器,重量真的有那么重吗?他们真的能举着这些兵器打上一整天吗?要揭开这个谜底,考古学的发现是唯一可靠的途径。因为古代的文字记载常常存在误差,这些误差往往是由于度量衡的不统一和夸大的描述。例如,《青磷屑》中曾提到:“所用铁棍重十八斤,诡称四十斤,每以自随。”这意味着古人常常“虚报”兵器的重量。
例如,《三国演义》中提到,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达82斤。然而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,三国时期的斤与现代的斤有很大差距。东汉时期的一斤大致相当于现在的220克,因此,关羽的刀实际重量应为不到40斤。这也充分证明了,许多古代的兵器重量记录存在夸大成分。那么,考古发掘出的真实兵器又有多重呢?
以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为例,这把剑的重量为875克,约为现在的一斤半,接近两斤。类似的,明代出土的一些配刀,其重量通常也不会超过800克。可见,短兵器的重量并不算很重。那么长兵器的重量会更重吗?理论上,由于长兵器体积大,重量也较重,但差距不会特别大。由于木质材料容易腐烂,很多长兵器的木杆部分已无法保存下来,只能保留钢铁部分。而即便如此,这些部件的重量也很少超过十斤。如果再加上木杆,总体重量大约不超过20斤。
经过多年的考古挖掘,尽管古代战争时期的武器被认为超重,但目前为止,考古学家并未发现超过30斤的武器。那么,难道古代确实有超过30斤的兵器,只是未被发现吗?这一可能性并不大。因为兵器是有延续性的。如果某些武器在古代使用广泛且重量极重,应该会有历史传承。然而,清朝末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冷兵器,最著名的武器之一便是大砍刀。大砍刀的重量通常在3至5斤之间,即便是一些长兵器,其重量也很难超过15斤。
那么,古代武将真的能够长时间使用这些重型兵器作战吗?通过对古代武将日常携带武器的方式,我们不难得出结论:武将们并不会在战斗之外随身携带重型兵器。在《三国演义》等小说中,武将常说:“来人,取我的兵器来。”这表明,武器对于武将而言也是一种负担,平时并不会随身携带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虽有沉重的名声,但他并不是自己携带这把大刀,而是由专人——周仓负责。战斗中,关羽也并非始终举着这把大刀,他常常使用“拖刀计”。在冲锋前,刀并不在手中,而是拖着走,等到准备攻击时才举起。由此可见,古代武将对武器的使用,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持久且繁重。
事实上,冷兵器的战斗力,并不完全依赖于重量。它们的锋利程度和坚固性远比重量重要。在战斗中,灵活的动作往往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杀伤力。比如,在步战中,即使使用的是轻巧的武器,只要锋利,就能够轻松造成致命伤害。而在骑战中,借助马匹的冲击力,轻兵器也能造成可怕的伤害。因此,武功高强的武将并不依赖武器的重量,而是依靠武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来增强战斗力。
总结来说,古代武将所使用的兵器在重量上的夸大,更多是为了制造威慑力。正如面对强壮的敌人,人们常常会产生畏惧心理,古代武将通过“虚报”兵器的重量,也可以在敌人心中制造压力。此外,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通常非常持久,如果武器过重,长时间作战会让武将疲惫不堪。因此,武将一般会根据不同战斗需要,合理选择兵器,长兵器适合冲锋,短兵器适合近战。
发布于:天津市惠融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